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2024年最后一個完整周,滬深北三大交易所新增受理14單IPO申請,占到今年以來新增受理總數的25%。步入2025年,IPO市場又將呈現怎樣的趨勢?
在IPO階段性收緊之下,今年以來至12月29日,A股市場累計受理55單IPO申請,其中北交所以47單的受理量占據大頭,滬深交易所合計受理8單。與此同時,逾400家企業IPO折戟,創近年來新高。目前還有逾200家企業處于在審狀態。
再看上市方面,截至12月29日,今年有99家企業登陸A股市場,首發募集資金673.53億元,同比分別下降68.37%、81.11%。不過,今年以來新股上市首日再現火爆行情。
展望2025年的IPO市場,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田軒認為,隨著宏觀經濟趨穩,市場信心逐漸回暖,加上監管層對市場亂象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以及IPO審核流程的進一步優化,IPO市場有望分階段、有節奏地進入復蘇期。
北交所是受理主力
2024年A股IPO市場呈現受理數下降、終止數大增的特點。其中,年中和年末新增受理數量較多。
2024年12月23日~12月29日,北交所新增受理11單上市申請,依舊處于領先態勢,上證所和深交所分別受理2單、1單IPO申請。
再加上北交所在12月6日和12月11日新增受理的2單上市申請,12月份A股市場共新增受理16單上市申請。這讓12月份成為今年A股市場受理IPO申請數量第二多的月份。
“這一現象有年末的原因,同時也是市場預期增強的反映。”田軒認為,一方面來看,年末企業財務數據最為完整,企業也需完成一定的業務目標,券商等中介機構也會爭取更多IPO項目受理,會集中提交IPO申請,希望來年加快審核進程;另一方面,隨著經濟復蘇和經濟刺激政策的進一步推出,市場信心增強,企業對未來預期樂觀,融資需求增加。
滬深北交易所新增受理IPO申請最多的月份是6月。6月20日,滬深交易所IPO“零受理”局面被打破,兩個交易所分別受理了今年第一單IPO申請,分別來自科創板和深市主板。緊接著北交所也于6月21日開始新增受理上市申請,8天內受理了28單上市申請。也就是說,6月滬深北交易所共受理了30單上市申請。
之后則間隔了3個月,也就是9月份,上證所和北交所再次新增受理上市申請,受理數量分別為1單、2單。再是11月份,滬深北交易所新增受理4單IPO申請,分別來自上證所(2單)和北交所(2單)。
再加上北交所于1月份和3月份合計受理的2單上市申請,今年以來至12月29日,A股市場累計受理55單IPO申請,其中北交所以47單的受理量占據大頭,滬深交易所合計受理8單。
“新增受理IPO申請中以北交所為主,反映出北交所作為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上市條件更加寬松和包容,對于中小企業IPO具有較強吸引力。”田軒稱。
折戟和成功的企業各有何特點
在受理數量下降的同時,今年IPO折戟的企業創近年來新高。
第一財經根據滬深北交易所披露的信息統計,今年以來至12月29日發稿時,三大交易所已公布終止審查(撤材料+否決/終止注冊)的企業為436家,其中上證所153家(主板78家、科創板75家),深交所205家(主板54家、創業板151家),北交所78家。
而2023年同期三大交易所已公布終止審查(撤材料+否決/終止注冊)的企業為274家。也就是說,2024年以來終止審查的數量同比去年增加59%。
據田軒觀察,今年終止IPO進程的企業,主要共同之處包括財務數據不達標、持續經營能力存疑、信息披露質量不高,或股權高度集中、治理結構不完善,以及上市前集中大規模分紅等多方面因素。
行業分布方面,信息技術行業,尤其是半導體、電子設備、軟件與服務等細分領域,生物醫藥行業以及化工新材料行業的撤單數量較多。
“這折射出監管層對IPO的把控更加嚴格,A股IPO市場對于企業真實盈利能力和行業競爭力的關注度進一步提升,對信息披露透明度、企業治理、風險控制等嚴格要求,更加關注企業創新性、成長性和持續發展能力。”田軒對第一財經記者稱。
可以看到,終止審核的企業有內部整改、尋求其他融資渠道、并購重組、重啟上市等出路。在今年的并購重組大潮之下,有較多擬IPO企業在終止審核之后,選擇被上市公司收購,這也成為投資機構退出的一大渠道。
當然,也有一些企業成功闖關IPO,獲得登陸A股市場批文。
田軒分析稱,成功闖關的企業普遍來自于有龐大市場需求且在不斷增長的行業,如工業自動化和高端制造、新能源、半導體等戰略性新興行業,能夠提供有吸引力的產品或服務,在細分市場中占據領先地位。且多數企業具有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研發實力,具有良好的成長性。
“反映到財務上,近三年業績穩定,且在持續增長中。企業戰略規劃清晰,能積極應對市場變化,搶抓市場機遇,積極推動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持續變革,不斷尋求新的增長點。”田軒同時稱,這些企業也更加注重規范運作和透明治理,信息披露質量高,內控機制健全,能夠保障企業健康平穩發展。
在他看來,如今更鼓勵有一定市場基礎、產業護城河深厚、盈利途徑明確、業績穩定、內部治理完善,且具備高技術創新能力與高成長性的企業。
新股上市首日行情火爆
新股發行逆周期調節之下,今年以來上市數量和募資額也相較往年有所下降。
2024年以來至12月29日,A股市場有99家公司上市,首發募資金額為673.53億元,相較2023年同期A股313只新股上市、募資3565.39億元,分別同比下降68.37%、81.11%。加上12月30日將上市的國貨航,2024年共有100家企業上市。
田軒分析原因稱,主要是受IPO監管政策趨嚴影響;此外,全球經濟政治環境動蕩,經濟承壓、市場波動加大等因素,導致企業上市意愿走低。
在經歷過一波“A股嚴選”之后,今年新股上市首日行情再度呈現火爆之勢。比如:9月30日,長聯科技上市,收漲1703.98%;10月11日,強邦新材上市,收漲1738.95%;11月26日,紅四方上市首日收漲1917.42%。
根據Wind數據,今年以來上市的99只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達到252.24%,而2023年為66.45%,2022年僅為30.27%。
“區別于2023年新股普遍相對可比公司溢價發行,2024年新股首發PE多相對可比公司折價,平均打6.5折左右。”申萬宏源研究新股策略首席分析師彭文玉對第一財經記者稱,滬深新股2024年的首發PE平均24倍,較2023年下降54%。
田軒認為,新股暴漲情況的出現,主要是因為IPO數量減少導致新股供應降低,在存量市場整體低迷、市場信心不足的情況下,市場對新股需求增加。同時,IPO監管嚴格把控的情況下,新上市公司質量有顯著提升,也吸引了更多資金涌入,推動新股價格高漲。
“不過,新股暴漲現象雖短期提振市場情緒,卻不排除有公司、投資機構故意拉高股價后拋售的現象,造成市場波動。”他稱。
展望2025年IPO市場
回顧2024年之后,2025年的IPO市場將會呈現怎樣的趨勢?
彭文玉認為,在以“投資為本” 、“嚴把上市公司質量關”、 鼓勵多元化退出渠道(海外上市+并購退出)的大背景下,預期明年IPO仍將保持“適當節奏”。
“隨著宏觀經濟趨穩,市場信心逐漸回暖,加上監管層對市場亂象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以及IPO審核流程的進一步優化,IPO市場有望分階段、有節奏地進入復蘇期,包括客觀評估和把關企業質量基礎上,逐步新增IPO新增受理數量。”田軒稱。
就具體行業分布而言,田軒認為,高科技屬性、高成長領域仍將占據IPO主要比重。
關于分階段、漸進式常態化IPO,田軒建議,建立分階段審核機制,壓實相關部門責任,強化部門協同,每個階段設定明確的時間節點,對于確定符合上市條件的企業,優先審核相關材料,確保企業能夠在合理時間內完成審核。比如,第一階段保持5~10家受理數量,后續根據市場變化動態調整至10~15家或10~20家。同時,謹慎把握“進”與“退”的數量關系與質量關系。
與此同時,未來新股上市的表現也受到市場關注。田軒認為,隨著國家“超常規逆周期調節”宏觀政策支持,經濟復蘇的持續,以及“穩住樓市股市”系列舉措的實施,市場情緒將有所好轉,投資者對新股市場的熱情也將持續高漲。
彭文玉認為,隨著證券業協會發布網下投資者管理細則新規,對于網下投資者報價偏離度的認定參照系調整為二級市場股價,預期網下報價將更注重新股的長期價值,新股上市漲幅值得期待,網下申購增厚收益將同比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