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石雨昕????每經編輯 陳星????
11月12日,河南率先披露將發行318.169億元再融資專項債,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隨后,江蘇、湖南、貴州、四川、北京等地紛紛跟進。
短短一個月內,今年2萬億元的化債額度已全部披露。
一方面,政府的“化債行動”進行得如火如荼,另一方面,市場上也流傳著關于化債政策的種種傳說。
化債會引發大通脹?對普通人生活沒好處?還會增加政府債務風險?帶著這些疑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或記者)深入采訪了多位專家,為大家一一解答上述疑惑。
焦點一:化債等于放水,會引發通貨膨脹?
每經記者注意到,有些網友認為化債等同于放水,會引發通貨膨脹。
中央財經大學中財-安融地方財政投融資研究所執行所長溫來成接受每經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政府債券發行過程中并未增加新的基礎貨幣供應,因此不會引發通貨膨脹。
溫來成說,本輪化債主要是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來替換城投公司的隱性債務。這一過程中,商業銀行是主要購買方,其購買比例通常超過80%。而從資金角度來看,商業銀行購買地方政府債券,與銀行存款類似,都是資金的一種類型。
啟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對每經記者表示,本次地方化債形成的債務是專項債務,相比地方一般債,專項債不計入財政赤字,不影響年度預算財政赤字率,也不會導致貨幣供應量大幅增加,因此在短期內不會直接引發通貨膨脹。
溫來成表示,通貨膨脹通常是貨幣供應量過多、需求過旺、成本上升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化債是將隱性債務轉換為顯性債務,即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來實現債務置換,實際上只是一種結構調整,通過發行利率更低、周期更長的政府債券,置換高成本、短周期的隱性債務,從而減輕地方政府的債務壓力,化債資金發行本身并不會直接導致通脹。
“當前我國物價較為穩定且漲幅較小,仍面臨社會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因此短期內不必過于擔憂通貨膨脹問題。”溫來成說。
而針對“化債等同于放水”這一話題,西南財經大學地方預算審查監督研究中心主任劉蓉接受每經記者文字采訪時表示,人們所稱的“放水”也就是量化寬松或QE,是中央銀行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來刺激經濟增長。化債資金主要用于解決特定的債務問題,而量化寬松是一種更廣泛的貨幣政策,用于刺激整體經濟增長。兩者在操作方式、目的和效果上都有明顯的區別。
劉蓉解釋,化債通常是點對點的融資方式,針對特定的債務問題進行解決,如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可以減少債務負擔,防止違約,穩定金融市場。
焦點二:化債只能推遲或轉移債務,別無他用?
有部分網友質疑化債政策的效果,認為債務置換只能將債務問題推遲或轉移,沒有其他作用。
溫來成表示,債務置換不會減少地方政府債務總額,但能夠推遲部分到期債務的支付,從而為政府騰出若干年的時間來靈活安排財政收支,實現“以時間換空間”的策略。這一方式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是必要的。“從政府決策角度來看,處理經濟社會問題時需兼顧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
劉蓉也表示,債務置換的好處在于,一方面,有利于延長地方政府的還款期限,而更長的還款期限意味著每期償還的本金和利息都會減少,從而減輕財務壓力;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地方政府的利息支出,通過將高利率的債務置換為低利率的銀行貸款,可以有效降低年度利息支出。
潘向東表示,化債就是將地方政府短期、高成本、不透明的隱性債務,轉換為長期、低成本、透明的明債。通過將高息隱性債務置換為低息顯性債務,能減輕地方政府當期債務償付壓力,降低債務違約風險。
“一攬子化債措施有助于減輕地方化債利息支出,進而改善地方財力。根據財政部估算,由于置換后的債務利率大大低于之前隱性債務利率,債務置換后,5年累計可為地方節約債務利息支出6000億元左右。”潘向東說。
記者注意到,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15至2018年,置換債券累計發行12.2萬億元。經過置換,2018年末地方政府債務平均利率比2014年末降低約6.5個百分點,累計節約利息約1.7萬億元。
那么債務置換后,有什么用?
劉蓉表示,有利于緩解流動性。對于地方政府而言,一方面,通過債務置換釋放出的流動性可擴大財政運行空間,地方政府能更靈活地調配資源,支持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發展,從而增強地方經濟的內生動力和社會福祉。
另一方面,有利于地方政府更好落實逆周期財政政策,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改善營商環境。對于城投公司而言,債務置換有助于城投公司剝離歷史債務包袱,擺脫暴雷風險,為城投公司的轉型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潘向東表示,債務置換釋放的財政空間,或投向消費領域,或配合新增專項債投向領域的擴張,通過地方政府投資撬動社會投資,節省的化債資源將投入到民生消費、投資等重大領域,實現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與此同時,化債還有助于改善金融資產質量,增強信貸投放能力,整體利好實體經濟。
焦點三:化債對普通人沒好處?
每經記者注意到,有部分網友認為,化債舉措與民生無關,普通人并不能享受到任何紅利。
其實不然,這些化債資金雖不直接發放給個人,但最終會通過增加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項目,惠及廣大民眾。
劉蓉表示,本次化債資金主要用于四個方面:第一是土地和房地產收儲。通過土儲和房儲專項債,地方可以穩住土地和房地產的價格,化解庫存壓力,幫助市場回暖。
第二是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例如水利工程、高鐵線路、能源設施、城際鐵路等。這些項目不僅可以直接促進當地發展,還可以帶動上下游產業鏈條活躍,帶動區域經濟增長。
第三是償還拖欠企業的欠款。特別是中小企業,因為拖欠賬款,導致經營困難。有了資金注入后,中小企業資金鏈就能“活”過來,改善其經營狀況。
第四是民生保障。增加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項目投入,不僅可以幫助普通人托底生活質量,更能提升消費信心。
潘向東表示,化債背景下,基層“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壓力有望緩解。居民部門資產端修復,有望帶動當地消費支出改善。而居民的支出對應企業的收入,企業部門資產端進一步修復。
“同時,化債也會影響到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的表現,包括通過股市和債市等間接影響普通投資者的收益。化債為投資者在股市和債市提供了新機遇,影響均比較積極。”
焦點四:化債會大幅增加政府的債務風險?
有網友認為,化債舉措是在增加政府債務規模,債務會越積越多,最終引來風險。
劉蓉明確表示,債務規模擴大與風險不能劃等號。
記者注意到,從國際比較看,我國政府負債率顯著低于主要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數據,2023年末G20國家平均政府負債率118.2%,其中:日本249.7%、意大利134.6%、美國118.7%;G7國家平均政府負債率123.4%。同期我國政府全口徑債務總額為85萬億元,政府負債率為67.5%。
劉蓉表示,目前我國中央債務有舉債空間,債務負擔率并不高。此外,通過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也可以有效控制和管理這一風險。例如,通過設定債務置換的限額和時間表,確保新增債務不會無限制地擴大。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接受每經記者電話采訪時也表示,一方面,政府通過發行債務提供了公共服務,增加了政府擴大基礎設施、支持科技創新和改善民生的能力,為市場主體營造良好的環境,增強市場信心和政府信譽,促進經濟向好發展,最終實現政府和個體的雙贏。另一方面,合理的債務規模、結構和有效的債務管理,有助于降低金融風險、防范通貨膨脹和改善金融信用,從而實現經濟的良性循環發展。
焦點五:政府債務不需要償還?
除了上述爭議,記者注意到,發行的債務是否需要償還這一問題也引發網友的熱烈討論。
溫來成表示,政府債務無需償還的說法并不符合實際情況,各國在財政實踐中都在努力償還債務。
潘向東說,隱性債務的化解思路主要有兩大方向:一是堅決遏制增量,二是積極穩妥化解存量。
化債是用地方政府債置換地方政府實際承擔的城投債、貸款等,未來還是需要地方政府來償還的。債務償還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對于專項債務,可通過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或專項收入進行償還。必要時,地方政府還可以處置政府資產用于償還債務等。
施正文表示,債務可以用財政收入比如稅收和非稅收入來償還,也可以通過發行新的債務來償還舊債務。這種方式在全球多數國家普遍存在,其核心在于減輕即期償債壓力,通過債務撬動經濟的發展。此外,我國地方政府債務支持建設了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項目,很多正在產生持續性收益,既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也是償債資金的重要來源。
(文中截圖均來自于社交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