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添女人下部视频免费_91啪国自产中文字幕在线_幸福宝8008app_黄色软件粉色视频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 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 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溫國勝 2025-02-10 滾動科技 6 次瀏覽 0個評論

  來源:A智慧保

  近年來,盡管車險業務占比持續下降,但車險作為財險行業第一大險種的基本盤地位仍難撼動,因此車險業務對眾多財險公司的經營發展至關重要。

  剛剛過去的2024年,監管層面持續深化車險綜合改革,通過力推“三項機制”,加強車險費用管理、規范車險手續費競爭。嚴監管之下,2024年財險公司的車險成績幾何,折射出哪些趨勢和問題呢?

  “A智慧保”獲悉,2024年,納入統計的66家財險公司合計實現車險保費收入9136.73億元,歷史首次突破9000億大關,同比增長4.08%。

  承保利潤方面,得益于監管對行業費用競爭亂象的持續管控,車險承保利潤顯著改善,66家財險公司合計實現車險承保利潤181.9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01.41%。

  盡管車險整體承保利潤大增,但在馬太效應愈演愈烈、新能源車險賠付率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仍有多達36家險企的車險業務出現承保虧損,且多數為中小險企。

  面對生存空間愈發狹窄的傳統車險市場,以及增長前景廣闊但承保風險較大的新能源車險業務,中小險企該如何抉擇與應對,走出適合自己的車險業務差異化、高質量之路??

  01

  車險保費首破9000億

  8家增速超20%

  2024年,國內車險市場迎來里程碑式突破,全年車險保費規模首破9000億元大關。行業交流數據顯示,2024年,66家財險公司合計實現車險保費收入9136.73億元,同比增長4.08%。

  具體到單家財險公司的車險保費收入看,2024年合計有10家財險公司的車險保費收入超百億,其中,財險 “老三家”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和太保產險的車險保費收入超千億,分別為2973.94億元、2233.01億元和1073.02億元。

  而后依次是國壽財險、中華聯合、陽光財險、大地財險、太平財險、華安財險和申能財險,2024年車險保費收入分別為651.67億元、293.23億元、267.07億元、258.51億元、191.44億元、114.51億元和104.05億元。

  通過車險保費TOP10險企的保費規模不難看出,2024年車險市場強者恒強、馬太效應的局面進一步強化。財險“老三家”車險保費規模占到市場整體的69%,而車險保費TOP10險企的合計保費占到行業的近九成。剩下的一成,留給了其余56家財險公司爭奪搶食。

  2024年車險保費規模TOP10

  從車險保費增速指標來看,或源于新能源車險、網約車業務以及技術賦能等方面的影響,部分中小財險公司逆勢突圍,車險保費增速亮眼。

  具體來看,數據顯示,2024年,車險保費增速超20%的險企均為中小財險機構。其中,現代財險車險保費增速居首,達到178.89%。之后的珠峰財險、建信財險車險保費增速均超30%,分別為31.97%和30%。車險保費增速在20%—30%區間的有眾安財險、富德財險、泰康在線、合眾財險和國泰財險,分別為29.81%、29.54%、28.89%、25%和20%。

  其實,近兩年,上述多家財險機構長期霸占車險保費增速榜前列,典型的如背靠大股東滴滴出行的現代財險,該公司已確定了“致力于成為新型出行生態風險管理專家”的戰略目標,高度聚焦新能源網約車市場,成為財險業中具有特色的保險公司。2024年12月,現代財險還迎來了新任總經理張宗韜,或將推動現代財險進一步轉型發展。另外,“A智慧保”此前了解到,現代財險砍掉了不少業務,對不符合公司戰略發展方向、品質不佳的業務進行了清理。

  還有眾安財險和泰康在線兩家互聯網財險公司,以及依托大股東螞蟻集團的國泰財險,皆表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另一家擁有互聯網巨頭股東騰訊加持的三星財險,2024年車險保費增速也達到13.35%。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現象反映出互聯網模式正在車險業務中逐漸形成自己的商業優勢。

  除此之外,部分車企持股或控股的財險公司也實現了車險保費高速增長。比如上述提到的合眾財險,知名車企吉利便是合眾財險的第二大股東;比亞迪全資控股的比亞迪財險盡管因開業時間較短,沒有同比增速,但2024年第四季度車險簽單保費環比增長了73.8%。

  事實上,包括上述財險公司在內,2024年,大部分財險公司都實現了車險保費收入正增長或基本持平,不過也有12家財險公司的車險保費同比出現負增長。其中,東京海上、鑫安汽車的車險保費降幅較大,均超30%,分別達到51.43%和37.74%。

  02

  承保利潤同比大增101%

  仍有36家逆勢虧損

  2024年不僅車險保費規模迎來突破,承保利潤也實現大增。數據顯示,2024年,納入統計的66家財險公司合計實現承保利潤181.98億元,較2023年的90.35億元,同比大增101.41%。

  剖析2024年車險承保利潤大漲的原因,與監管嚴控車險費用亂象不無關系。熟悉市場的人都知道,去年3月,為整治車險費用競爭頑疾,促進車險降本增效,金融監管總局財險司在召開的車險監管通報會上提出,試行三項監管工作機制(檢查機制、通報機制、掛鉤機制),全面強化“報行合一”;此外,為落實“450號文”要求,中保協也再次組織行業會議,啟動行業自律,即部分保險公司自2024年4月15日0時起針對新轉保家用車及駕乘險執行嚴格自律。

  嚴監管之下,車險市場的整體綜合費用率得到明顯壓降。數據顯示,2024年,車險市場平均綜合費用率為23.75%,達到過去十年的最佳數據。這樣的費用率加上74.14%的平均綜合賠付率,使得綜合成本率控制在97.89%。

  從單家財險公司的車險承保利潤視角看,可謂是喜憂參半。2024年,有30家財險公司車險承保盈利或基本打平,剩余36家財險公司的車險業務承保虧損。

  具體來看,車險承保盈利TOP10榜上,依舊是財險“老三家”居前三位,2024年,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和太保產險分別實現車險承保利潤125.66億元、54.73億元和12.16億元,三家合計車險承保利潤192.55億元,超過了車險市場整體承保利潤。

  而后依次是國壽財險、華海財險、北部灣財險、利寶保險、大地財險、英大財險和泰康在線,承保利潤分別為4.13億元、2.47億元、1.87億元、1.54億元、1.22億元、1.1億元和0.73億元。

  2024年車險承保利潤TOP10

  車險承保虧損榜上,有4家財險公司的車險業務承保虧損超2億元,分別是比亞迪財險、中華聯合、長安責任和大家財險,承保利潤分別為-3.01億元、-2.91億元、-2.62億元和-2.13億元。

  03

  11家車險綜合成本率超110%

  比亞迪、前海聯合居前

  綜合成本率是影響車險承保利潤的關鍵指標。當綜合成本率超過100%時,意味著車險承保上出現了虧損,因為賠付和運營費用成本的總和超過了保費收入。相反,當綜合成本率低于100%時,則能夠從車險承保業務中獲得利潤?。行業交流數據顯示,2024年車險承保虧損的36家險企,其車險綜合成本率均超100%,且當中多數為中小險企。

  值得一提的是,車險綜合成本率超100%的險企中,比亞迪財險和前海聯合財險綜合成本率較高,分別達到322.92%和206.15%。此外,車險綜合成本率超110%的還有建信財險、現代財險、鑫安汽車、融盛財險、富德財險、長安責任、合眾財險、京東安聯和黃河財險。

  剖析上述險企車險業務綜合成本率走高的原因,離不開綜合賠付率和綜合費用率的影響。

  以比亞迪財險為例,其車險業務綜合成本率高達322.92%,主要源于綜合費用率和綜合賠付率雙高,分別為68.86%和254.06%,尤其是后者,讓其成為66家財險公司中車險業務綜合賠付率最高的險企;還有前海聯合財險,主要是綜合費用率較高,達到135%。

  主要受到賠付率拖累的險企還有鑫安汽車、現代財險、長安責任、合眾財險、京東安聯等。數據顯示,上述幾家險企的綜合費用率均在35%以下,但綜合賠付率卻超過80%,分別達到101.73%、93.83%、86.94%、83.01%和82.71%。

  在市場分析人士看來,中小險企車險業務賠付率較高,主要與該類險企競爭力不足、承保風控能力欠缺,以及近年新能源車險業務賠付率居高不下等多重因素有關。尤其是新能源車險業務,盡管比亞迪財險、現代財險等多家險企積極布局,但由于新能源車輛出險率、賠付率較高,導致車險承保利潤受到挑戰。

  前不久,中國精算師協會和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聯合發布的新能源車險2024年有關賠付信息也顯示,2024年,新能源車險市場整體承保虧損達57億元,行業共承保車系2795個,賠付率超過100%的高賠付率車系有137個。

  對于中小財險公司而言,不僅面臨著新能源車險業務承保挑戰,在車險綜合費用率上也難以占據優勢。數據顯示,盡管2024年行業車險業務平均綜合費用率優化到23.75%,但僅有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國壽財險等11家險企低于行業均值,多數險企、尤其是中小財險公司的綜合費用率難以憑借較低的費用獲客。

  透過2024年的車險經營數據不難感受到,如今車險市場的集中度越來越高,中小險企的生存空間也愈發狹窄。面對艱巨的市場環境,接下來中小財險機構該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實現車險業務高質量發展呢?

  或許,在車險市場存量競爭的大環境下,經營效益不得不擺在優先位置,在市場人士看來,中小險企應盡快摒棄以規模論的經營思路,通過提升承保風控能力、降低運營成本等方式,保障車險業務的利潤,逐漸步入可持續發展。

  還有險企內部人士指出,盡管當前新能源車險市場尚未扭轉承保虧損困局,但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逐步提升的背景下,新能源車險市場的增長潛力巨大,中小險企不能簡單地選擇做或者不做,而是應該緊密跟蹤新能源車險市場的優化和改善進度,小步慢跑的布局,徐徐圖之。尤其是在前不久,金融監管總局等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深化改革加強監管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后,隨著一攬子支持政策的落地,新能源車險市場有望實現量質齊升。

  有行業研究報告也指出,隨著車險綜合改革的深化,大型產險公司通過發揮規模優勢、強化內部成本管控等方式,仍能夠實現承保盈利,其車險市場占有率有望進一步提升;而中小產險公司由于缺乏有效的規模支撐,保單邊際成本普遍高于大型產險公司,價格競爭會使其承保端利潤持續承壓,而“報行合一”和下調費用率上限盡管能夠降低其手續費率,但消費者實付保費提升又會導致其保費收入與市場份額的下滑。對于中小型產險公司而言,避開大型公司的規模優勢, 進行差異化深耕或成為實現承保盈利的重要途徑。

你可能想看:

轉載請注明來自造財(上海)財務稅務代理有限公司,本文標題:《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 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Top
網站統計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