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將至,回首展望。2024年,對公募基金行業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跌跌撞撞中破浪前行,在改革新局中憧憬未來。
這一年,茁茁壯壯,公募基金管理總規模歷史首次超過32萬億元,成為居民理財的中堅力量。這一年,綱舉目張,政策法規體系更加完善,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踏上新征程。這一年,公募費率改革穩步推進,公募基金管理人把投資者的獲得感放在更重要位置。這一年,紅利資產崛起,債券基金牛市行情不斷演繹,公募REITs大擴容。這一年,多元資產配置正當時,公募創新產品迭出,彰顯普惠金融本色。
證券時報以“十大新聞”回顧公募行業2024年的發展。擊楫奮進,勇毅前行,26歲正青春,期待公募基金行業繼續破局蝶變,行穩致遠。
證券時報記者吳琦王明弘
降傭降費持續落地
公募基金費率改革穩步推進,產品綜合費率整體繼續下移。2024年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第二階段舉措正式落地,證券交易傭金及分配管理得到規范。此外,多家基金公司調降旗下ETF管理費率和托管費率。
4月份,中國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費用管理規定》,并自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標志著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第二階段舉措正式落地,行業綜合費率水平繼續穩步下降。
今年,ETF成為公募基金降費主力產品類型。11月19日,華泰柏瑞基金、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南方基金、嘉實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宣布,旗下多只大型寬基股票ETF的管理費率和托管費率將分別調降至0.15%和0.05%,這也是目前指數型基金產品的行業最低費率。粗略計算,此次費率下調的基金產品總規模達到1.3萬億元,有望為投資者每年讓利50億元。
自2023年7月費率改革工作方案出臺以來,公募基金行業實施了包括管理費、托管費下調,以及實施浮動管理費率試點等多項舉措。費率改革成效已初步顯現,2024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管理費同比下降13.84%。
點評:降費成為2024年公募基金行業的關鍵詞之一。公募基金費率改革是適應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應有之舉,意義重大,既能增強投資者參與市場的積極性,也是公募基金行業用真金白銀為投資者讓利。
被動首超主動
被動投資大時代已經來臨。隨著機構投資者需求大幅增長以及自身優勢進一步凸顯,今年國內被動投資高歌猛進,產品數量與規模均實現爆發式增長,產品類型也百花齊放,更加豐富多元。
最新數據顯示,國內被動投資產品(不含聯接基金)總規模在5萬億元左右,急劇增長主要得益于ETF市場的發展,ETF最新規模高達3.7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72萬億元。
今年,“E”軍突起,國內資金積極擁抱被動投資。今年三季度末,被動投資基金持有A股市值歷史上首次超越主動權益基金的持倉市值,這對A股投資生態以及公募基金行業發展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
而且,今年寬基ETF爆款頻出,以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為代表的核心寬基ETF規模持續突破歷史紀錄,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規模一度突破4000億元。ETF千億規模俱樂部不斷壯大,目前已有6只ETF產品規模超過1000億元。
與此同時,深度布局ETF的基金公司規模水漲船高,國內公募機構規模排名生變。得益于ETF產品規模增長,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華泰柏瑞基金和南方基金今年非貨規模均實現大幅增長。
點評:“E時代”來臨,我們不能忽視的是,盡管被動投資行業發展迅速,但行業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例如,產品同質化嚴重和迷你產品眾多,是目前被動基金存在的一大問題。
規模連破紀錄
在第26個年頭,公募基金資產規模扶搖直上,屢屢刷新紀錄。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公募基金管理總規模2月底首次突破29萬億元,4月底首次突破30萬億元,5月底突破31萬億元,最終于9月底,公募基金管理總規模合計達到32.07萬億元,再創新紀錄。
回溯公募規模發展史,自1998年首批公募基金成立以來,直至2017年公募基金管理總規模才突破10萬億元,用了近20年時間。4年后,公募基金管理總規模在2021年突破20萬億元。今年,公募基金規模又突破30萬億元。公募基金發展穩扎穩打,不斷實現跨越式發展,彰顯澎湃動力。
2024年,公募基金的快速發展為居民提供了多樣化、專業化的理財產品,反映了居民財富結構的變遷。近年來,憑借產品類型豐富、購買門檻低、運作管理透明等特點,公募基金已成為實踐普惠金融的重要載體之一。
點評:公募基金管理規模不斷擴張,這一連串數字的背后,是來自每一個家庭對資產保值增值的美好期待。公募基金行業在承擔居民家庭資產配置中扮演著愈加重要的角色,行業發展任重道遠。
政策暖風頻吹
2024年,引導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法規頻繁出臺,對行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4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時隔十年,再次頒布新“國九條”。
新“國九條”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權益類基金占比。建立ETF快速審批通道,推動指數化投資發展。全面加強基金公司投研能力建設,豐富公募基金可投資產類別和投資組合,從規模導向向投資者回報導向轉變。
新“國九條”進一步加強對證券基金機構監管,對資管機構的投研能力和產品創新服務提出更高要求,推動行業回歸本源、做優做強。公募機構紛紛表示,將認真貫徹落實新“國九條”的要求,積極踐行新“國九條”精神,做好資本市場的“穩定器”和“壓艙石”。
點評:新“國九條”督促基金管理人樹牢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把投資者的獲得感放在更重要位置。讓投資者賺到錢是基金管理人的重要使命,對于公募基金行業而言,新“國九條”意義重大。
紅利資產崛起
2024年12月17日,全市場58只紅利主題基金合計規模達到1053.63億元,總規模突破千億大關,在資金的推動下,紅利資產“水漲船高”,中證紅利低波指數年內漲幅超18%。
具體來看,華泰柏瑞紅利ETF、華泰柏瑞紅利低波ETF、易方達紅利ETF的規模位居前三,分別達到了216.89億元、114.83億元、77.22億元,此外還有景順長城紅利低波100ETF、招商中證紅利ETF、摩根港股紅利指數ETF三只產品的規模超50億元。
從政策端來看,監管多次出手引導優化A股上市公司分紅水平,對紅利資產的長期表現形成又一重要支撐。
點評:2024年無疑是紅利資產的大年,A股整體呈震蕩分化格局,但高股息資產持續走強,市場掀起新一輪紅利投資熱潮。中長期來看,低利率背景也會提升高股息資產的吸引力,保險資金、養老金等長線資金、低風險偏好資金對紅利資產的配置力度有望抬升。
個人養老金產品擴容
12月12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通知》,個人養老金制度于12月15日推廣至全國。
證監會表示,根據《通知》要求及時優化產品供給,將首批85只權益類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目錄。公募基金行業作為資本市場的專業機構投資者代表,目前已受托管理各類養老金資產超6萬億元,創造了良好的長期收益,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
多家機構認為,個人養老金制度推廣至全國,將為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的建設注入新動力。一方面,此舉可讓個人養老金惠及更多居民,有助于提升居民養老儲備意識,推動養老規劃和投資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進一步完善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金體系,促進我國養老體系可持續發展。
點評:隨著我國逐步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作為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的重要組成部分,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實施意義重大。這次個人養老金產品迎來擴容,有望直接惠及更多居民,也會為資本市場引入更多的長線穩定資金,為公募基金行業引入源源不斷的“長錢活水”。當然,這無形中也對公募基金管理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需盡心盡力打磨出好的產品,為居民養老儲蓄更好增值貢獻力量。
債牛貫穿全年
2024年,較為寬松的貨幣周期和充裕的流動性支撐債牛行情貫穿全年。債市進入低利率新階段,整體利率呈現單邊下行態勢。
國債價格持續上漲,尤其是超長期品種上漲顯著。其背后原因主要是一系列政策出臺以及存款利率密集下調。此外,一些貨幣基金收益率持續走低,倒逼貨幣基金投資者主動求變,把債券型基金作為替代。
在債券價格持續走高的背景下,一些債券基金凈值不斷攀升,國內純債基金超九成凈值創歷史新高。今年以來,已有超1000只債券型基金年內收益率超5%,其表現遠遠好于往年同期,甚至超出很多機構預期。如30年國債ETF年內漲幅高達20%,10年地方債ETF年內漲幅超10%,政金債券ETF、十年國債ETF、活躍國債ETF年內漲幅均超8%。
債基成為今年最受投資者追捧的產品之一,是承接居民理財配置需求的主力。數據顯示,債券型基金今年二季度末規模歷史首次突破10萬億元。
點評:當下,現金類資產性價比逐步低于固收類資產,不少風險偏好較低的資金受到債券市場高收益吸引,不斷涌入債券基金市場。但債券基金的收益并非無風險收益,在債牛不斷演繹情況下,監管多次發聲提示風險,也需要引起債券投資者的重視。
公募REITs大擴容
今年,公募REITs市場迎來高速發展,首發項目入市節奏提速明顯。
截至目前,年內新成立REITs產品數量達到29只,公募REITs產品數量擴容至59只,接近翻倍增長。今年公募REITs發行規模已超640億元,為歷年之最。與此同時,全市場公募REITs基金管理人增至22家機構,參與項目的相關各方機構數量不斷增加。
此外,重點領域項目也在積極推進擴募,其中已有多個項目獲受理。從行業分布來看,發布擴募公告的REITs項目涵蓋了產業園、清潔能源、保障房等領域。公募REITs底層資產不斷擴容,覆蓋的資產類型也越來越多。
整體來看,公募REITs產品供給不斷豐富,不僅為投資者帶來新投資工具,更為服務實體經濟、促進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貢獻資本力量。
點評:經過3年多的實踐,公募REITs迎來高速發展的新階段。公募REITs專注于投資不動產領域,其風險收益特征與股票、債券等資產的相關性較低,是居民大類資產配置的重要補充。
投而優則仕不再吃香
基金行業一度引發市場關注的投而優則仕不再流行,今年不少知名基金經理陸續從公司高管位置卸任,回歸投研工作。
此前,在基金行業高速發展階段,出于為基金經理提供良好晉升渠道和薪資待遇考慮,投而優則仕成為業內比較流行的現象,兼任公司副總經理等高管職位的基金經理數量不斷增加。公司更是希望為這些人提供高管職位以便留住人才。同時,讓來自投研背景的高管參與公司日常管理,也有助于公司整體投研實力的提升。
不過,近年來,主動權益基金迎來諸多挑戰,對基金經理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一些基金經理認為在晉升為高管后,不得不將大量精力參與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分配到投資、研究的時間和精力大幅壓縮。此外,高管限薪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金經理追求高管職位的積極性。基金經理回歸投研趨勢明顯增強。
點評:基金經理投而優則仕后出現反向操作,這也恰恰說明管理和投研存在著兩難全,就如同優秀的工程師不一定能成為好的項目經理。目前公募行業同時兼任高管和投資的人員中,不乏明星基金經理,如何做好兩者的平衡成為他們的必修課。
行業“卷”出新高度
行業“卷”出新高度中證A500指數成最卷賽道。
2024年,基金行業更“卷”了,特別是以中證A500ETF為代表的指數基金,被市場認為是新寬基標桿,自誕生之日起就“卷”出了新高度。
2024年9月23日,中證A500指數正式發布,由10家頭部公募推出首批中證A500ETF。隨后,第二批和第三批中證A500ETF,以及非ETF指數產品持續“上新”。短短兩個多月里,中證A500指數基金賽道涌入近60家公募。
截至12月20日,近60家公募一共成立了96只中證A500指數基金(不同份額分開統計),總規模達3262.23億元。無論是產品數量還是規模增速,基金公司在中證A500指數上的布局,均為公募基金史上之最。
點評:中證A500ETF一誕生就成了爆款,成為各家基金公司的必爭之地,大家展現十八般武藝,卷渠道、卷營銷、卷費率、卷分紅、卷速度,但唯獨沒有卷出差異化,市場對同質化競爭的擔憂也日益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