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開閘”。
自2024年12月15日起,個人養老金制度從36個先行試點城市(地區)推開至全國,同時個人養老金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范圍也從先行城市(地區)同步擴大到全國。
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多家可以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商業銀行均下發了營銷任務,讓一線員工積極推介個人養老金。但目前“開戶潮”暫未出現,多位受訪者表示,對于個人養老金仍不是很熟悉,或者有所顧慮。
產品方面,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迅速“迎新”,目前共有個人養老金產品942款,新增85只權益類指數基金。受訪專家認為,產品池的擴大必然會帶來積極效果,但目前來看,可投資產品范圍仍需要進一步擴大。
開戶潮暫未出現
“開戶即送60元微信立減金。”
“首次繳存達0.5元,最高享88元獎勵。”
“邀請好友開戶繳存,每月最高享600元獎勵。”
12月15日,個人養老金制度推開至全國。各大銀行亦開啟了新一輪“搶客”,從開戶、繳存、推薦轉介等多方面優惠吸引客戶。
多名客戶經理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銀行層面已經下發了營銷任務。“銀行下發了要求,督促我們搶占市場份額。” “我們剛收到指標,要加強個人養老金賬戶的開立,但也沒有太強制,做了有獎勵,和信用卡任務差不多。”
不過,銀行暫未迎來“開戶潮”。某股份制銀行深圳地區客戶經理提及:“最近來咨詢以及實際開戶的人沒有特別多。部分原因或在于,深圳本就在個人養老金先行城市(地區)名單里,在過去兩年時間里,該市的開戶需求也基本得到了釋放。”
截至2024年11月末,個人養老金制度共吸引7279萬人開戶。作為參考,2022年我國個人所得稅納稅人是6512萬人。如今個人養老金制度從36個先行試點城市(地區)推開至全國,預計能帶來多來增量?
就此,華源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廖志明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此前的試點城市比較多屬于一二線城市,現在拓展至全國,意味著有更多三四線城市參與實施,擴容效果肯定是有的,但效果有多大,還要具體觀察一段時間。
廖志明分析稱,個人養老金的實際吸引力與個體的收入水平相關,如果本身收入沒有達到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那么吸引力就會明顯不足。當然三四線城市也有中高收入人群,只是每個地區的比例不一樣,產生的效果也不一樣。
客戶畫像上,有客戶經理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最近新開戶的客戶中,臨近退休人士更多一些,“畢竟存幾年就可以提取”。
去年底,華夏基金發布了一份《個人養老金一周年投資者行為洞察報告》,該報告顯示,開戶人群主要以34-43歲、已婚已育、本科學歷人群為主;月收入主要在8K-20K;職業上,管理人員、技術/研發和其他專業人士占比較高。
產品目錄增加至942只
與此同時,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迎新”。
《關于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通知》明確,在現有理財產品、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的基礎上,將國債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范圍。將特定養老儲蓄、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目錄,推動更多養老理財產品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范圍。
證監會及時優化產品供給,已將首批85只權益類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目錄。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12月17日數據顯示,目前共有個人養老金產品942款,包括466款儲蓄類產品、285款基金類產品、165款保險類產品以及26款理財類產品。
多位客戶經理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的準入門檻比較高,強調以穩健為主。界面新聞記者發現,個人養老金理財和基金產品中,基本為“中低風險”或者“中風險”,僅一只基金產品屬于“中高風險”。
投資收益方面,有客戶經理向界面新聞記者展示了部分績優產品,近一年來的年化收益率達到了5%、6%的水平。
但也有多名受訪者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投資出現了虧損:“我在2022年往個人養老金存了錢,第二年虧得本金打了88折”、“我買了3.3%的五年期理財,另外還買了兩個FOF,兩個都出現了虧損。”
就此,有客戶經理向界面新聞記者解釋稱:“個人養老金試點之初,投資產品池子比較小,也比較單一,疊加資本市場整體表現不太好。之后伴隨投資產品池子擴大,可能會有改善。”
廖志明表示,新政實施后,相信可投資范圍會出現明顯擴大,對于個人養老金賬戶持有者肯定是有益的。“但我們認為,目前的產品池子還是不夠大,未來或許需要進一步擴大可投資的產品范圍,大幅豐富產品選擇。”
具體在產品選擇上,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一般來說,養老基金和養老理財具有一定風險,但收益可能更高,居民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養老儲蓄受存款保險保護;國債由國家信用支撐,風險極低;養老保險應重在考察其保障水平。一般來說,距離退休時間比較近的居民,建議選擇更穩健的產品;距離退休時間比較遠的居民,可以適當選擇更多的基金和理財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底,原銀保監會明確了首批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的機構名單,其中包括23家商業銀行以及11家理財公司。截至目前,該名單未有更新。